新闻动态
养肝不用总吃药,一组穴位,隔三差五艾灸一次,让肝越来越好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1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58
 

图片

图片

记得小时候,我的外婆总说 “肝好,人就精神”。

那时候不懂,直到自己工作后经常熬夜、压力大,开始出现脾气暴躁、失眠多梦的情况,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。

中医讲 “肝主疏泄,喜条达而恶抑郁”。

就像一棵需要阳光雨露的树,肝气舒畅,人才会身心愉悦;肝气郁结,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至。怎么养好肝脏,避免肝郁呢?

(戳上图,可进店)

伤肝的表现

现代人的生活方式,几乎处处都在 “伤肝”。

熬夜加班、情绪焦虑、饮食不规律…… 

这些行为就像给肝脏套上了层层枷锁。当肝气无法正常疏泄,郁滞在体内,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:

✅ 情绪异常:莫名烦躁、焦虑,一点小事就发火;

✅ 睡眠障碍:入睡困难,多梦易醒,凌晨 1-3 点(肝经当令)总是醒来;

✅ 身体不适:两胁胀痛,胸闷气短,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。

这就好比一条堵塞的河流,水流不通,就会泛滥成灾。

今天我们说的四个穴位:合谷穴+太冲穴,神门穴+内关穴,能养肝养心。

正是因为它抓住了 “缓肝急、补肝血” 的关键,能从根源上解决肝气郁结的问题。

一、首推 “开四关”

在调理肝脏的众多穴位中,合谷穴与太冲穴这对组合,被中医称为 “开四关”,是先行调理的关键。

合谷穴位于手背第 1、2 掌骨间,虎口凹陷处,为大肠经原穴;

太冲穴在足背第 1、2 跖骨间,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,是肝经原穴。

它们一上一下,一阳一阴,就像打开身体气机的两扇大门,让气血重新流动起来。

图片

从中医理论来讲,肝主疏泄,调畅全身气机,肝气郁结时,全身气血运行都会受阻。

太冲作为肝经原穴,是肝气输注、留止的重要部位,刺激它能疏肝理气、平肝降逆,直接作用于肝脏,把郁滞的肝气疏通开,就像给憋闷的房间打开窗户。

而合谷穴善调全身阳气,能调畅气机、清泻郁热,与太冲配合,一肝一肠,一阴一阳,共同调节全身的气机升降出入,让气血运行恢复正常,达到 “气行则血行” 的效果。

现代人长期处于高压环境,情绪容易紧张焦虑,这种负面情绪最先影响的就是肝脏。

“开四关” 组合能从根源上解决肝气郁结的问题,肝气舒畅了,心血也能得到滋养,进而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。

同时,先调理这两个穴位,就像是为后续的穴位调理打通 “道路”,让身体的气血循环更顺畅,使其他穴位的功效更好地发挥出来 。

图片

操作方法:每天晚上泡脚后,把蓝色艾草精油涂抹在手背虎口和脚背的第一脚趾缝,用纯铜刮痧板轻刮痧3分钟。

这俩地方都在距离心脏较远的地方,刮痧后,容易出现黑色的出痧,不用担心,这是正常的。

通过出痧,可以把心肝之中的垃圾拍出来,是好事儿。出现的黑痧也不用担心,这种出痧,出现的快,消退的更快,睡一觉第二天就没了。

图片

二、神门穴

位置:手腕横纹6等分,靠近小拇指的1/6处,就是神门穴,是心经原穴。

肝气郁结往往会影响心神,导致失眠、焦虑。

图片

神门穴能宁心安神、清心除烦,就像给躁动的心加上一把 “安神锁”。

当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时,按揉神门穴,能帮助你平静下来。

艾灸时点燃一根1.8cm的石磨艾条,距离皮肤 2-3 厘米,灸至局部微微发红。

图片

三、内关穴

位置:腕横纹上 2 寸,两条大筋之间。

作用:内关是心包经络穴,擅长宽胸解郁、和胃降逆。

很多人肝气郁结时会感觉胸口憋闷,好像有团气堵着,「四总穴歌」记载:「心胸寻内关」。

意思是:凡是和心脏和胸部不舒服,都可以利用内关穴。

图片

这时把全能艾灸罐装上一根艾柱,绑在手腕的内关穴,就像打开了胸口的 “解郁阀”,让闷气一散而空。

综上所述:先以 “开四关”(合谷、太冲)疏肝理气,打通全身气机,为后续调理铺路;再用 神门穴宁心安神,解决肝气郁结引发的心神不宁;最后通过内关穴宽胸解郁,调理上焦气机。三穴配合,由表及里,逐步化解心肝问题。

图片

好物推荐

①撕开后,自动发热6-8小时,灸感更强

②多处适用,哪里不适贴哪里

③戳👇可直接进店

{戳上图,可进店}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美国大阅兵 一道撕裂的“风景线”?

下一篇:没有了